2021年2月13日 星期六

佟爱国老师: 如何冲破贪嗔痴和牵挂烦恼的难关?(重要)

 我们这个净土法门,怎么样把它学好呢?我们仔细观察,这个净土法门这里主要有几点:你看,一个是把佛念好,一个是信愿要具足。这个信愿具足的标准是啥呢?就是我怎么样、我信愿到什么程度才算我够标准了呢?我告诉大家,是你能放得下,在你的内心世界里能放得下。放得下什么呢?放得下这世上的一切,放得下家亲眷属、放得下男女之间的情执、放得下自己的生命。你看,你果真对极乐世界想去的这种信愿力达到了这样放下的程度,你才算是够信愿的标准。大家想想,是不是有难度啊?其实这个是有难度的,是心里的难度,其实就在我们这个心里的一发心哪,一念发心。我们心里这一念发心特别强大了,我们就能做到了。我们心里这个力量稍一弱,你就被烦恼、欲望覆盖住了,这个心就发不出来了。你的信愿力如果不够的话,那你怎么往生呢?所以这个信愿力,这非常非常重要。

所以我们大家在学佛,学净土法门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自己内心里信愿的这个力量。善导大师说,「念佛不得怕死」,就是「往生不得怕死,怕死不得往生。」这是很重要的。我们要知道,我们学习佛法,它是超越生命的,但是我让大家放下,是心里的放下,不是让大家在表相上放下一切、放下生命、放下家亲眷属,不是这样的。是让大家心里放下,外面做事要随遇而安。

你看刘居士的姐姐,刘老菩萨,她看了《大经解》以后,她就得到两个字,大家想想哪两个字?「换心」。是不是?所以说,我们修学净土法门,最重要的可以概括为两点:一个是念佛,一个是换心。换啥心呢?把一个「信愿力不足的心」换成「信愿力特别足的心」,也就是「信真愿切的心」。把一个「内心里有很多牵挂放不下的心」换成「能够万缘放下的心」。大家想一想,是不是得换这两种心呢?这两种心一换,我们再把佛念好,大家想想,这一生是不是往生的大事就成办了?但是这话说着容易,可是我们做起来,那可就有难度了。你看,说是放下,你看,大家这个内心里很难放下,总是被这些个牵挂、烦恼覆盖着。这很有难度,每个人都是这样。那我们怎么样冲破这一关呢?大家想不想冲破烦恼这一关呢?

我想稍微细一点教教大家这个方法,给大家开解一下。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耐力细细地听啊?这就涉及到比较深了,就说是当你不细心的时候,恐怕中间一打别的妄想,你就听不懂了,所以大家要集中精力来听,我详细地给大家解释一下。

我们大家都知道,我们在睡觉的时候,比如说在白天睡觉的时候,或者说晚上睡觉,早晨已经亮天了,当我们醒来的时候,比如说我们要侧身睡,是不是看到对面的墙啊?如果要是仰卧呢,是看到房上的顶棚。对不对?大家想一想,当自己刚一醒来的时候,是不是这个顶棚也好,或者墙也好,是不是看得清清楚楚?你看在这个时候,还没有想这是顶棚、这是墙,甚至这是墙上的画,是不是还没有想?就是在没想之前,也有那么一、二秒钟特别清楚。是不是?看得特别清楚,但是还没有想。对不对?然后紧接着就出现了:哎呦,这是我的家里,或者说,哎呦,这是在道场。是不是才明白这些呀?当你明白这些的时候,这是你有了分别了。这个大家明白吗?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你有了分别了,「噢,这是在家里。或者说看看周围的窗户才知道,这是家里,或者这是道场。」你才有了分别。你看,在有这个分别之前,刚一睁眼的时候,是不是那会儿还没有去分别什么呀?就在那一刹那的时候,在那一、二秒钟的时候,我告诉大家,那就叫「视而不见」。就是你看到了,但是为啥叫「不见」呢?就是你内心里还没有起分别、没有起执著,这就是「视而不见」的境界。大家仔细分析,那种「视而不见」的境界,是不是像镜子一样啊?我们看那镜子,你拿过来,你看,你拿过一朵花,镜子里出现的是不是花啊?你过来一个人,镜子里出现的是不是人哪?你看,当我们一睁眼的时候,我们就像镜子一样,你看,看到啥就是啥,但是还没有想,就正是这个状态,像一个镜子在照耀着外面。

紧接着一起分别,「哦,这是我家里,这是在道场」,起分别了。或者这个家里都有什么,或者又想起来了,「我还有什么什么事没有办」,或者又想起来了,「今天我还要办什么什么事。」对不对?这些分别就出来了,你看,这是第二个层次,这个分别就出来了。虽然说这个分别刚出来的时候,大家想一想,这个分别刚出来的时候有苦吗?比如说「这是家里,这是道场」,「哎呦,我还有点什么事。」是不是也没有苦啊?这时在分别,也没有苦。假如说想到了还有什么事,这个事情比如说是很难,让自己很牵肠挂肚,让自己心里很难过,甚至很费力。大家想一想,当一想到这个事情的时候,是不是心里这种难过、不舒服就出来了?他为啥出来了这些呢?我告诉大家,就是因为你在分别的时候,也就是把这些个都看清了,非常清楚了,有了分别,而且自己还有很多事情,你都能分别得很清楚,在这个时候又增加了情执,就说是增加了情执。这个大家明白吗?比如说有的老居士,甚至有的老人,他说「我就想盼一个孙子」,你看,就想盼一个孙子,就是盼不来,儿子和儿媳妇就是不给他生。或者说,他还没有到时候,吃了很多药了,最后也没有要到一个孙子。比如他想到这个事情了,心里很难过。大家想一想,他刚一睁眼的时候,是不是没有这些难过呀?然后再一分析,刚一想起这些事情的时候,开始那一念还没有难过呢,紧接着情执一起来,马上就难过来了,对不对?当然说,我这是举一个老人想要孙子这个例子,当然说还有其他的事情啊,比如说跟谁吵架,这些烦心的事情都来了,或者说有其他的大事啊,或者说家里有人有病了,你看,你这个愁,就是内心里发愁的样子呀,就都来了。

大家记住这三个过程,一个是刚一睁眼的时候,一个是有了分别的时候、分别得很清楚的时候,一个是产生了情执的时候。大家想一想,在这三个时候,也就是在这三个阶段,我们应该生活到哪里呢?我告诉大家,如果我们要能保持在第一个、在第一念里,就是保持在第一个刚一睁眼的这种状态,我们逐渐逐渐其实就向佛菩萨那个境界发展了。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做不到啊。做不到,但是我们分析问题,有了分别能做到吧,这还是可以的。比如我看到前边这是花、那是灯,还有前边大家这些居士,还有出家的师父。大家想一想,我是不是可以这样分别呀?但是我这里不产生情执。也就是说,没有内心里的贪心、牵挂、烦恼,都没有,还没有起这些。光是分析的时候,也就是光是分别的时候,这里就没有苦啊。大家想一想,是不是没有苦?就是一产生情执的时候苦才来了。这个情执是啥呀?就是我们的执著。比如说,我自己的家人,比如说我的父母、我的孩子,或我的丈夫、我的妻子,他有病了,你看,我很愁,内心里很苦,这是不是产生了这种情执啊?

所以说我们学习佛法了,佛在《法华经》上讲,一切事物都是「如是因、如是缘、如是果。」都是因、缘、果,谁也逃不掉这个因果。即使成佛的佛菩萨他也逃不掉,是不是这个道理?佛菩萨也很难改变这个因果,定业不可转哪。既然佛菩萨都改变不了的事情,我们一个凡夫又哪能改变这些呢?所以我们生活在这种情执、这种执著里就麻烦了,我们的苦天天就来了。

所以说,我们修学,要想真正地修学,第一步要破除啥呢?破除执著,说白了就是破除牵挂。我内心里可以想,但是我不牵挂他。所谓不牵挂,这里没有得失。比如说有一辆车,我可以开车,但是我对这个车没有产生患得患失的这种情执。这一支笔,我也可以用用写字,但是我对它没有情执。同样对我们周围的一切人、事、物都没有这种情执,也就是没有这种贪心和欲望,我们这个苦是不是就没了?所以说,我们大家要懂得呀。

刚才我说的这三个境界,我们要生活在哪个境界里?就是我们凡夫能做到的,生活在哪个境界里?

「众居士:」第二个。

「佟老师:」第二个,就是分别,但是不执著。是不是?就是这东西我可以看、我可以想、我也可以听,但是我没有任何的执著、没有任何的贪心,我任何的苦也就没有了。如果要生活在就像第二种,第二种境界这种生活里,这叫啥呢?这叫看得破、放得下呀。你放下了这一切,把这一切你都能放下了,放下了是啥呀?自在。是不是?咱们看这个佛像上,看两边那佛像上都写着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看破了,放下了,你才自在呀。就是这个道理。

所以说,我们对一切事物可以想,但是不执著,这就叫内心里的放下。包括我们的生命,我们可以活着,但是这个生命什么时候到来,也就是死亡什么时候到来,我们什么时候了。我也不害怕。是不是?

生命还没有达到死亡的时候,死亡这一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,我照样正常地活着,可是内心里对这个死亡和不死亡却能放得下了。我可以分析、可以想,但是就是不执著,这是我们内心里的第一步。这个叫啥呢?就是刘老菩萨所说的「换心」哪。就是把我们的心换成这个心哪,换成这样的心哪。换成这样的心,我们是不是还有很多杂念哪,你看,想东想西还是在想。那怎么办呢?把所有的想都聚到一句「阿弥陀佛」佛号上,然后我们念这一句佛号,然后用这一句佛号代替所有的妄念,我们逐渐逐渐这个道业、这个净土是不是就向成功发展了?

其实我们这个烦恼产生是多余的。《法华经》上既然讲了,「如是因、如是缘、如是果。」我们又不能改变它。可是我们的内心里偏要有个贪心,想去牵挂、改变它。所以结果改变不了,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。所以这里所谓的「小人冤枉做小人」,就是因为自己的贪瞋痴这些烦恼改变不了这些因果,你还偏用心机去改变,偏用贪瞋痴,就使自己冤枉做了小人。如果你随遇而安呢?把这些情执放下呢?什么都看得很清楚,也都想得很清楚,但是就不产生情执,你这就做君子了,所谓「君子乐得做君子」。

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三个境界,如果我们生活在我想东想西、可以想的这个阶段,还没有苦,一产生情执就有苦。一定要把我们内心里一个有情执的心,变为没有情执,但是还在想,先变为这样。先变为这样这叫啥呢?这就叫「看得破、放得下」,这就叫「换心」,把这心换过来。然后我们念一句佛,把所有的杂念都用这一句佛号代替,真诚地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所谓「念不一不生极乐」,我们再把这个心变成一心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就容易往生了。所以这里修学,我们在修学的时候,这里就有一个重点了。

大家看看,大家仔细听,我们遇到每一件事的时候,是不是先要遇到这件事,开始遇到这件事的时候,还没有知道它大概是什么事呢,可能这心里很平静。紧接着通过一分析,知道这件事是什么事了。分析完了之后,在这里又产生贪瞋痴又掺和进来了,它又起作用。所以,我们大家修学要记住,在遇到一切事情的时候,要把它分析好了,后边的情执不让它进来了。只是根据这种情况,我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,这种情执你不让它进来,你的苦就没了。

这样就需要我们怎么做呢?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遇到每一件事的时候,我们都要去分析、去思维法,每一件事的时候都用这些去对照,争取每一件事我都让它可以想,但是没有情,然后再念佛。有想,但这里不掺杂情,能把情给伏住,你再念佛也得力了。为啥呢?你放下了,然后再念佛就得力了,再会念佛的方法。

所以说,我们平时在遇到一切事的时候,心里一难过,就知道,糟了,我堕入第三个里,情执里了。是不是?赶紧给自己拔出来,先不动情,然后可以分析。你看,有的人就被这种烦恼给缠缚住了,他的难过、烦恼来了,用一种贪心的欲望生去分析,那是很累很累的。其实我们所有人大量的消耗都消耗在这里了,最后弄得自己心很疲累。

所以我们遇到一切事情的时候,只要内心里产生难过了,大家一定要记住,不要去埋怨别人。这个大家明白吗?一定向自己的内心里来找,找什么呢?「我贪什么了?」一定要记住找这个呀,「我贪什么了?」把自己贪什么这个心找到,然后把它去掉,我们的道业就前进一步。你看,又遇到一件事情,又把它去掉,我们又前进一步,我们的道业逐渐逐渐就走向成功了。

我给大家举个例子,因为我是一个中医大夫,有好多人比如说找我看病,特别是比如说我们本村的人,他找我看病的时候,我给他看完病,而且我自己有药,然后又送给他,也没有跟他要钱。按道理来说,是不是我对他有恩哪?可是下次再碰面的时候,他连跟我打个招呼都没有,他都不理我,也没跟我说话。因为我们村里的人,他们都有一句话,怎么说呢?他们说(佟)爱国的药不吃白不吃(佟老师笑)。都是这样想。为啥呢?「你不吃,他也送给别人。」他就是这样想。所以说,他吃了我的药,下次见面跟我碰面连个招呼都不打。大家想一想,按道理来说,我们的心里是不是有点不舒服呀?

「众居士:」是的。

「佟老师:」好像这个人怎么这么忘恩负义呢,对不对?我遇到过这样的事情。可是当我的内心里刚一要起这个不舒服的时候,因为我学佛了,是不是?我立刻给自己个念头:绝不怨他,绝对是怨我。是不是?所以我就想了,既然不怨他,我就把他抛开了,我怎么能去埋怨别人呢?所以就怨自己。怨自己,那我自己错在哪儿呢?

后来我就找,为什么这一点点不舒服它要产生呢?这个不舒服一产生,我肯定贪什么了。假如说我没有贪什么,肯定不会有不舒服这种现象。对不对?所以我就去找,我贪什么了呢?开始粗略地观察,我就觉得我也没有贪什么呀。当细一检查的时候才知道,我贪「我给别人的东西,希望别人对我有回报」,是不是这个道理?贪这个了。噢,我说原来我给别人东西,希望别人回报我,我因为贪这个了,别人不回报我的时候我就产生了烦恼,有点不舒服了,原来是这个原因。既然是这个原因,那我就把自己内心里的贪给灭掉吧,贪心。既然我对别人有恩,我不求他回报了,我不要了行吧?我全部给布施掉,像三轮体空,全部布施掉,我不需要回报了。所以说,我就想了,我要再给别人药的时候,谁要反过来骂我,我也不怪他了,我不需要了,不需要他回报我了。当我心里这样一想的时候,这个苦就没了,立刻这一点点苦就消失了。也没有烦恼了,就觉得心很平、很静,一丝丝的不愿意、不如意也没有了。哎呦,顿时我就一想,怎么改变这么一个心理,这内心里的不舒服就没了。哎呦,仔细一分析,原来这个佛法的妙是在这里呢。

我们学佛学佛,佛法是内学,当向自己内心里一找这个贪心的时候,贪心一消灭,痛苦马上就消失了。哎呦,使我恍然大悟。那我遇到一切事情都这样找不就好了吗?那我的修学是不是逐渐逐渐就进步了?我就想,「多亏这个人没有理我呀,我给了他药,见面他还不理我,多亏他这样做。如果他要不是这样做的话,他对我还很感恩的话,我今天怎么能悟出这段法呢?就悟不出来了。」想到这里,我悟到了这段法,多么珍贵呀。我就想,「多少人在烦恼的时候,都不知道回光返照自己的心里,都不知道往贪心上找,总是去埋怨别人哪。今天我好像发现了新大陆,发现了怎么样灭除这个烦恼,掌握了这个方法。」想到这里,这不是世上的金钱能换得来的,不是社会上的一切物质能换得来的。可以说自己得到了这些,就好像得到了一大笔的精神财富啊。这笔精神财富,我仔细一想,我给他那一点药那又算得了什么呢?那根本都不算什么事啊。也多亏这个人他对我是这样的,才使我明白了这么深奥的道理。结果从内心里,发自内心产生了一种什么感觉呢?从内心里发出来非常非常感恩对方啊。如果没有对方到我这里看病,如果没有对方这样做,我怎么能得到这段法呢?所以说特别特别感恩对方。

大家想想,这种感恩的心出来了吧?我们把这种感恩的心,再把它在一切的境缘里,我们都这样用,都这样用心,都去找自己内心里的贪心,都去灭除自己内心里的贪心,是不是我们的这个贪心渐渐地就灭除了?烦恼也就渐渐地灭除了、贪瞋痴渐渐地就灭除了。如果把这个用于所有的人的话,就有一种感觉,是感恩一切众生啊,感恩周围的人哪,感恩伤害我的人哪,感恩骂我的人哪,感恩排斥我的人哪,感恩对我不好的人哪,是不是感恩这一切一切呀?

当这种心一出来的时候,我有一种感觉,在我的内心世界里,我没有一个仇人了,我没有一个反感的人了,没有一个我跟他生对立的人了,是这种感觉。这样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真正地能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了,你看这是生活在感恩的世界,觉得内心里这确实获得一种快乐,而这种快乐不是世上的金钱和物质能换得来的,而且这种快乐,它不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了。大家想一想,你看外边遇着好事,内心里也是快乐,外边遇着坏事,内心里还是快乐。遇着坏事是对自己的考试嘛,你自己只要考试一过关,你看,道力增长。你看,这个道力增长,比如说外头损失了很多钱、损失了很多精力,最后这个事情没办成,可是内心里呢,道业却提升了,不是损失的那些个金钱、物质能换得来的,是不是自己还是赚了?道业提升了,这可以说是赚了大钱了。你看,无论外头是好事、坏事,对一个真正想修道的人来说,全部都变成了好事,这个大家有这种感觉吧?通过我一说有这种感觉吧?都变成好事了。好事的时候也是一张考试卷,坏事的时候也是一张考试卷,对不对?都是在考我们试,看我们这个道业怎么走,这个内心里的道业怎么提升。所以说,遇到坏事的时候,遇到逆缘的时候,逆境的时候,我们在这里要通过,逐渐逐渐地就把这心就换过来了。

像我们学佛都知道,总想着惜福。对不对?希望自己的福报别浪费了,别产生烦恼。其实我已经好久没有这种烦恼了,这次我上法国的时候,他们给我住的酒店那是合人民币八、九百块钱住一宿,就这一天合人民币八、九百块钱。而且半个月,你说那得多少钱哪。我就想了,「哎哟,这得浪费我多少福报啊?这虽然说是别人给付的费,给租的这个旅店,是不是?租的这个酒店,但是自己去享受了,去住了,还是消耗自己的福报。」想到这里,这心里就不是很舒服了,对不对?后来我一想,这个心怎么有点不舒服了,这不行啊,这一不舒服又离开道了。哎哟,这么一想,你看,遇到了这样浪费福报的这个酒店了,遇到了这个酒店,那你没有做到随遇而安哪,这随遇又不安了。不安了,这就起贪心了呗,我就查,那贪哪儿了呢?哦,我仔细一观察内心,贪自己怕消耗福报,是不是贪这儿了?你看,贪其他的,贪那些个其他的东西也是贪,贪自己怕消耗福报,还是贪,对不对?还是落到贪瞋痴里。哎哟,我一想,这一念心也不对呀。不行,这个福报我也不要了,它消耗就消耗吧,我宁可让它消耗了,我也安住在道上吧。对不对?所以说不贪这个了,既然遇到这样的因缘了,就随遇而安就行了。

这一不贪这个了,这样心就平静一点。可是反过来一想,我不贪这个「不消耗福报」了,就在想,可是我福报消耗了,这来生可能连福报都没有了,又想到这儿了。可是想到这儿的时候,心里又产生点儿,微微有点儿,说是这关过去了,就说是没有不舒服了,但是又微微来了这么一点儿「这福报都消耗了,来生这福报没了」,这怎么办呢?后来一想,又转念又一想,我这一生一定好好修行,往生到极乐世界了,那福报不要了,把福报全部布施掉,一点儿   都不要了,还留着来生享干啥呀,我也不留了,就是为了求生极乐世界了。当这样一想的时候,把自己内心里的福报全部从内心里布施掉了,也不想要了。这是不是就又好了?所以说,我们内心里只要一起不舒服的时候,就要找自己贪心贪到哪儿了,你无论贪什么,落到贪里就有烦恼。

就像昨天晚上,我到这儿来也是,我到寮房去休息,哎哟,我一看,给我这个屋,这么大一张床啊。我说,住这么大一张床,这也是很消耗福报的。这回我就会观照了,有我这次去法国这个例子,我就没有产生烦恼。但是我就想,这个大床我自己消耗这也不好,这我怎么办呢?我一看正好两个被子,我就把那个被子横到床的中间了,我说我就给自己留大概七十公分这个地方吧。我说今天晚上,就这七十公分这个地方是我的,从这七十公分以外那些地方那不是我的,跟我没有关系。我这样一观想,这就过来了。

所以说,我们在一切境缘之中,在遇到一切事情的时候,我们处处稍一不舒服,或者稍一心里一浮动起来,立刻检查自己的贪心。只要把贪心灭除了,这些个瞋心、这些烦恼就灭除了。灭除了以后,我们就没有苦了。你有一分的贪心,就有一分的苦。这个贪心其实就是情执,不光是男女的情,就是对一切事物产生的情,那都是情执。你有一分贪心、一分情执就有一分的痛苦,你有十分贪心、十分情执就有十分的痛苦,你有五分贪心、五分情执,那就有五分的痛苦。你不如让它一分没有了,一点儿没有贪心了,就没有痛苦了。甚至说你把这个贪心给压住了,它还没有消除,把它压住了,你的痛苦就没了。

所以这些都是啥呢?就像刘老菩萨所讲的「换心」哪。我们如果光知道念佛,不知道换心,我告诉大家,你这句佛肯定念不好。为啥呢?你这块儿念着佛呢,你的心哪,得有八个绳子在牵着你,你这句佛哪能念得好呢?所以说,这个念佛要想念得好,必须得把这些绳子都要解开,必须要把这些贪心要把它压住,要把它伏住。这样我们这句佛号才能念得非常轻快、念得好,才能逐渐逐渐地入境界。

我讲这一段,大家能听得懂吗?

「众居士:」能听得懂。

「佟老师:」大家感觉这一段,自己能不能受益?

「众居士:」受益。

「佟老师:」受益,这是很重要的,对我们修行来说这是最最重要的。一定要在生活中,处处来检查自己的心,处处去改正它。我们如果一天从早到晚这样做,我们的早晚课就没有白做。如果我们光早晚课做了,这一天没有这样去改正自己的心,我告诉大家,你这个早晚课那是白做的。当然说我说这个白做,当然也不白做,就是说,意思是啥呢?起的作用不大,该观照的你没有观照。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知道这样修。

你改变了自己的心态,是越改越快乐,越进步越快乐,越快乐你越进步。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,一点烦恼来了,你根本都不在乎,甚至你在这里,你在等着,所有的烦恼来吧,我就要闯关了。对不对?你不是考试卷吗,来吧,我一定要准备好了,我要答百分。当你这样一想的时候,你闯过一关又很快乐,又闯过一关又很快乐。久而久之你就变成了一个常胜将军,你就具备的能力就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能力。是不是?你这种能力就来了,你的内心里这个力量非常强大。以啥为快乐呢?以闯过去这一关为快乐,以自己的道业增长为快乐,以自己不与一切人为敌了而快乐。

到这个时候,看着仇人都觉得,(我说说我的感觉)看着仇人,也不反感他了。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?觉得他像个小孩,就像自己像个八十岁的老翁,然后他像个三岁的小孩。你想想,这个三岁的小孩,他骂你几句呀,甚至拿个小石头投掷你两下啊,甚至说瞪你两眼哪,大家想一想,你说哪能跟他一般见识?是不是?所以看到他就像小孩了,但是对他没有反感,只是有一种啥呀?哎哟,这都是我过去的父母、未来的诸佛哟。起一个愿望,机缘一成熟我一定要度化他、帮助他。你的内心里这种情执一断,你的慈悲就透发出来了。你的慈悲心透发出来了,你这一生又坚定地想往生极乐世界,你是不是菩提心发出来了?你对一切众生又有慈悲,又有愿望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你又有这颗了生死、上极乐世界的心,大家想一想,是不是就等于发菩提心了?你看《无量寿经》里所讲的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。」我们这种菩提心一发出来,再一向专念,求生极乐世界,我们这一生不就成功了吗?

大家想一想,我们要这样做,不但我们现前会得到快乐,我们未来还能够往生,这会获得这个人世间最大的利益,这是真的。

好,今天上午,我就给大家讲到这里。然后咱们下午,咱们再接着谈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佟爱国老师:净土法门的修学方向及重要路标(重要)

  「佟老师:」好,诸位同修,我们大家非常有缘,在这个念佛堂里相聚。可以说我们生生世世就结了法缘,我们缘分很深。那今天我们相聚在这个念佛堂里,这个法应该怎么讲呢?这个讲法有两种讲法,一种是顺人情讲,一种是顺着法讲,我不知道大家想听哪一种。也就是说,一种讲法是顺着了生死、出三界,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