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佟老师:」下面我们学习拜佛。
我们为啥要拜佛?我们供佛是为了见贤思齐,是为了我们像佛一样也能成佛。
我们为了能成佛,大家想一想,佛他是圣贤人,我们要拜他,这是啥?这是礼敬诸佛。我们在礼敬诸佛之前,必须要有诚敬之心。也就是说,这个心一定要特别特别地恭敬。如果用真诚心、恭敬心,你会获福。如果不用恭敬心,甚至心里用那种轻慢、反感之心,那你会获罪。所以我们拜佛之前,这个心一定要真诚、恭敬,这非常重要。
通过拜佛,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呢?
第一,我们这颗心能够把这颗真诚、恭敬的心发出来。
第二,能够帮助我们降伏我慢之心。
当自己的心,真诚和恭敬都发出来以后,它要表现在哪里呢?它要表现在自己的身体上,也就是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。这个行为,你看,我们这么一拜,这是对佛的礼敬,这一拜下去对佛礼敬。同时,把我们内心傲慢之心也降伏了,能够帮助降伏傲慢。
那除了这些,还有什么好处呢?我们通过真诚恭敬地拜佛,我们再念这句佛号,能帮助我们内心的清净,使我们比较容易得一心,能够帮助我们降伏杂念,这是在心里上。
在身体上,我们通过拜佛,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,同时把我们的身体也锻炼了,使我们身体气血通畅,身体能够恢复健康或保持健康。所以说,拜佛有很多很多的好处。
不但有这些好处,我们如果常常拜佛,这里还能增强我们内心里的耐力,使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百折不挠,耐力大增。总之,它的好处是无量无边。
下面,我就拜一拜佛,让大家看一下。
但只是有一点,我这臀部伏不下去,大家回去拜佛的时候,可以把臀部伏下去就行了。其他的我给大家演示一下,然后我一步一步再教大家。下面我给大家拜一下。
拜佛的时候,先站好,然后两脚基本上与肩平。当然说拜佛还有其他很多形式,我教给大家的是我拜佛的形式,这个大家明白吗?
「众居士:」明白。
「佟老师:」就是其他的形式都是对的,都是好的,但是,我这是其中一种方法。
这拜佛就像啥呢?必须得就像打太极拳一样,全身要放松,呼吸要调匀,也是这样的,在这种情况下再去拜佛。
下面我拜一下,先给大家拜一下。
(佟老师亲自给众居士示范拜佛,三遍。)
「佟老师:」大家看这样拜佛,可以吧?
「众居士:」可以。
「佟老师:」就是臀部没有伏下去。是吧?然后你们回去,随着拜佛时间长,能把臀部伏下去就行了。
这个拜佛虽然说全身放松,但是放松不能懈,不能把这劲懈了,它要内里还有一股劲,使这个放松跟内里那股内劲合到一起,它是相当柔和的。如果这股劲懈了,那就松得不好了,那就像没骨头一样,那是不行的。
这股劲不懈,这样使你拜佛时有一股内劲,有一股内劲在帮助你这种支撑。久而久之这股内劲在拜的时候就像啥呢?像有弹性似的,它是这样的。
第一步,就像我们问讯似的,这样,这是第一步。
第二步是啥呢?第二步,这个右手先下来,这是很用力的,整个这一个右手就把身体给支撑住了。
随之,两个膝盖就跪到了地上。
然后左手再放到前边,然后右手再放到前边,然后把头磕下去。
在磕下头的时候,两掌翻过来。
然后起来的时候,把掌一收,往过一翻,然后右手再回来。
然后靠这个手的支力,往起一站。这样再合掌回来。
这大家看清了吧?
「众居士:」看清了。
「佟老师:」我再给大家做一下。(佟老师示范)
这里要保持啥呢?有一股内力,有一股内劲,这个内劲不能断,不能断掉,包括起来这么合着掌,也有一股内力。这个内力不能断,就能够帮助你调身,它就像打太极拳一样,这是非常好的。
好,我们大家练一下?
「某居士:」佟老师,是脚尖着地,还是脚面着地?
「佟老师:」脚面着地。把头磕下去的时候,要把脚翻过来。
咱们冬天穿棉裤,臀部不好往下伏,等夏季就好了。
我们修学净土法门,因为这个拜佛还要融入佛号,这只是一个外表的形式在拜佛,可是我们内心里是啥呢?是这个佛号绵绵不断,而且听这个佛号还要不间断。你不能有偷停的现象,你不能有比如说松懈的现象。比如说我们这个头磕下去了,有的人磕下去以后,他在这块把劲断了,也就是磕下去之后,他在这儿停着歇着,歇着的时候就把这劲给断了。要知道,这个劲一断,就好像我们烧水一样,本来烧响边了,又凉了。这个劲不能断。就是我们在磕头整个过程当中它有一股内劲,而且一个头接一个头地磕有一股内劲不能断,就像打太极拳一样,这样才能帮助调身。
我不知道大家明白不明白?
「众居士:」明白。
「某居士:」老师,我还有话说,我磕头,就是把太极拳的劲用到磕头上。所以我能不能这么做?您给我指导一下,看对不对?因为打太极拳的时候是轻、柔、慢,然后我拜佛的时候动作也是这样的。但是我这里头有意念,就是缓缓上升的时候,耳朵听着「阿弥陀佛」,这样「阿弥陀佛」,里头是「阿弥陀佛」。按着「阿弥陀佛」的那个节奏,因为「阿弥陀佛」那个是有音律的,按着「阿弥陀佛」的音律去下,然后下去,下去然后还是按着那个节奏。因为你打太极拳的时候,不是有那个节奏嘛?
然后这样还是在念,然后这样,听到里边那个节奏到了点了,然后你再按着这个节奏再慢慢地缓起,这个速度是既匀、非常匀,打太极拳时候就这样慢。
「佟老师:」也就是你说的,这个速度就非常慢。是不是?我告诉你,因为特别我们修行,整个这个磕头,起到的一个非常大的效果,就是锻炼的目的,也就是身体气血锻炼。如果假如说特别慢的话,
「某居士:」不是特别慢的,一百零八个头,大约是半个小时。
「佟老师:」你看,像我们磕头,基本上一分钟是八到十个头,十分钟就是八十到一百。
「某居士:」我那个里头的节奏就是太极拳的那个节奏律。
「佟老师:」我说太极拳,我要的是太极拳里的外柔内刚。是不是?我要的是太极拳的这个劲,把它给不间断地用在我们磕头上,并不是要的它慢。因为如果太慢了,就达不到那个效果,达不到锻炼的效果。特别我们拜佛,不可以想着里边在走气。如果你心里注重在走气上,这是外道法。明白吗?
「某居士:」明白。
「佟老师:」因为这是修学佛法,跟非佛法它的区别就在这块。比如说练气功的他执著于气的走向,学习佛法的,绝对不管它,这就在这儿。所以说,我们借用的是太极拳那种外柔内刚,把这个借鉴过来。
一分钟磕多少头?随着岁数而定,也就是随着你身体状况而定。你比如说,比较年轻的,他就可以稍微快一点。岁数比较大的,然后稍微慢一点。总而言之,以什么为度?以你磕头这个喘气还能够基本平稳为度,既达到锻炼目的,然后呼吸还比较平稳,然后内里提起一句「阿弥陀佛」佛号,耳朵静静地听这句佛号。
如果你在磕头的时候,比如说跟着一些韵律来走,或者跟着我一下去时候念「阿」,然后念「弥」,然后念「陀」,也就是你身体的运动跟着你心里在走的时候,这样,以后你很难把它给分开。
所以,像我们拜佛的时候,耳朵听这句佛号是听佛号的,究竟身体到什么程度,不管它。它拜它的,我们听我们的,把它分成了两个。这样一来,无论你走路或干活,「阿,弥,陀,佛」……(佟老师给同修们示范拿摆放东西,边做事,边念佛。)你看,无论我干什么活,干活是干活,它干得快慢是它的事。我们念佛,听我们佛号是我们的事,你就容易分开。
如果你特别跟着节律走,久而久之你就很难分开。一分开,离了拄棍,你就不知道咋念了,容易达到这样。
所以说,我们念佛,在念的时候,这一句佛号它念它的,念佛的速度不变,听这句佛号听得清清楚楚,这个听不间断,呼吸基本上还比较匀称。在保持这个的前提下,你一分钟能拜多少次那就拜多少次,是这样的。
所以这里重点在哪儿?这句佛号在心里念非常均匀,而且不间断,用自己的耳朵听自己念这句佛号还要不间断。听的是什么呢?我们在拜佛念佛的时候,大家一定要记住,不能出声。因为你出声会伤气。只是心里念,嘴唇动弹。当你心里一念,用耳朵听的时候,要听啥呢?听心里那个无声之声。这个大家明白吗?没有声音的那个声音。你看,自己一念的时候,虽然说没声,你听着也有个无声之声,你自己会明白,要听那个无声之声。
第一个是念佛不间断,第二个是听不间断。要知道,这是整个拜佛过程中的主体。也就是说,我们主要修的是心,修佛就是修心,这个心在佛上,耳朵听清佛号不间断,这你就是在正确地用功。然后,再加上我们拜佛的时候内里有一股刚劲它不断,外面的柔和不断。
你看,念佛不断;听清佛号不间断;内里这个刚劲,拜佛时候身体内的刚劲不断;然后外面的柔和不间断。你看,这四点你达到了,逐渐你这个拜佛会越拜越轻松,越拜越舒适。所以我们过去在屋里一天都是三千拜,一个小时六百次,那是比较快的,因为比较能达到锻炼的目的。
掌握住这四点,我们这个念佛和听单跑一趟线,这个身体的拜佛又单跑一趟线,它俩不管它。我们先学会拜佛,把这拜佛拜熟了,然后再把佛号融进去。佛号融进去之后,我心里只是念佛,没想拜佛,佛还拜了。
要不然的话,拜佛跟这个佛号你老是配合,配合久了,你稍微这个身体哪块差一点,或者喘气差一点,它就会影响你佛号。如果那样的话,它不相影响。
所以说,要保持这四个不间断,在这里。然后这个拜佛就一次一次地这么拜。
而且这个拜佛,如果我们一天要拜很多佛,出汗了,特别在冷的时候,用毛巾擦擦前胸后背就可以了,不要脱衣服。这个衣服就是被身体汗溻干也不会坐病的,要不然的话会感冒。
而且这一次拜佛不能过长,还不能特别劳累,那不行。比如说我一次拜两小时,拜三小时,如果用我们拜佛这个速度的话,那是不可以的,因为那样会伤着身体。一次能拜半个小时,这就不错了。
如果像你那样的拜佛,比如说,那时间长一点倒是行,那倒是可以的,不过就是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差一点,不过像你岁数大,还行。
「某居士:」这个拜佛和太极它们都连到一起要三个小时,拜佛和太极。
「佟老师:」你平常还打太极拳?
「某居士:」要六套太极拳,剩下是拜佛。
「佟老师:」我劝你这么大岁数,太极拳就不要打了,把整个打太极拳全揉和到拜佛上,这是有好处的。能够达到啥呢?也就是在晚年,念佛非常专。
因为我们练的是啥呢?我们知道,小乘阿罗汉,他要通过静坐才能入定,是不是?才能达到他那种境界。大乘法是啥呢?在行住坐卧之中都要达到那种境界。
这个磕头,时间不能过长,但是太短了也不行。太短了,你还没等出汗,然后就停止了。我们磕头,一定要让它出汗,出了汗才达到效果,达到调身体的效果。你能够放松,这么磕头念佛,你的身体逐渐逐渐就会恢复。
当然说,我把我的方法介绍给你们,你们回去可以该用哪种方法还用哪种方法。我说这意思。因为你感觉哪个方法好,你就用哪个方法。因为这个磕头它是一个形式,就像我们绕佛似的,它是有多种形式的,你用哪种形式都好。但最重要的是啥?是这个心要把它安住了,也就是,把这心安住在佛号上不间断,这个听不间断。
我们大乘法是在行住坐卧之中这个用功都不间断,这是大乘法。我们修学净土法门,这是大乘法。所以要把这个念佛给融到生活当中,无论行住坐卧,无论干什么,这一句佛号在心里绵绵密密不间断。
我们初期的时候,如果我们不念佛,我们就应该思维法。停下思维法,就是念佛,我们应该这样。我们要想行住坐卧、在一切境缘中都能够念佛,那我们必须这个心就执著上这句佛号,也就是完全在这个佛号上,久而久之就熟了。熟了以后,你心里能念佛,耳朵能听这句佛号,听得清楚而且不间断。在这种情况下,然后再做一切事。做一切事,得保持这两个不间断,就是念佛、听清佛号。保持这两个不间断,其他的你就可以随缘而做,磕头也好,绕佛也好,就是你身体的各种运动都可以,但是内心里这两点不间断,这就行了。这才能把念佛真正地融在生活当中。
如果这样练习久了,比如说我们磕头、运动能够干啥呢?能够增长我们的精气神,使我们的精气神能够充足。我们的精气神一足,你的心再能够专一念佛,向一心发展,可以说功夫到家的话,这个神识跟这个身体就可以脱开了。也就是说,靠我们身体内充足的精气神就能把我们的神识给送出体外。明白吗?
「众居士:」明白。阿弥陀佛。
「佟老师:」当然说这个功夫,这很深,我们一般人达不到,不能去追求,明白吗?不能追求这个功夫。
我们看那些大菩萨们,他们的神识跟身体可以想脱开就脱开,想进来就进来。就像我们进这个房子似的,我想出去了就出去了,想回来了就回来了。我们的神识也是这样,想住在这个身体里就回来了,不想住在身体里就出去了,它是这样的。你看那些大菩萨们,他这个神识那可以化很多身,他就具备这个能力了。
所以说,我们常常地拜佛,常常地运动,能够使我们的精气神充足。我们再一心念佛,能够使我们一心不乱。你看,只有往这个方向上发展,我们才趋向于道,趋向于真正的道。所以这个拜佛也是相当重要。
比如说你要打太极拳,它里面的招数很多,还容易分你一下心,又分一下心,还容易这样。如果我们这个拜佛拜熟了,那就好了。拜佛拜熟了,它就不容易分心。就能使自己的心全神贯注地听这句佛号上,而且不间断。
所以说假如说,我要不是为了看这个地球上没有人才,我要不是为了培养人才的话,我才不搞这些。我找个小屋,我就一天有口饭吃,天天地这样念呀、念呀,我跟你说,多舒服呀,真的,那简直身心都特别愉悦。它比世间的一切快乐都要快乐,它是这样的。所以说,我们把这个拜佛一定要拜好。
你们都会使这股劲儿吧,就是内里这股内劲。
「众居士:」不会。
「佟老师:」不会呀?你看,把佛号再融进去,是吧。这个佛号要是融进去的话。我不出声念,你们大家可能听不到。然后我就微微小点声,小点声这么一念,你们就知道我的念佛跟拜佛它俩是分家的,我拜一下你们体会一下。我先不出声,然后我再出声。(佟老师不出声地在心里默念佛号拜佛)这是不出声的。
然后我再微微出声,(佟老师小声地念佛号拜佛)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。尽量磬也不要,鱼子也不要,什么都不要。
「某居士:」自己拜自己的。
「佟老师:」重点把心全都收摄到自己的心中。自己的心里起:(佟老师不出声地在心里默念佛号)全融到自己的心中。
你看,你拜完佛以后,自己在哪儿都忘了,都不知道了。是不是?拜完佛以后,你看,自己在哪儿也不知道了。然后看看窗户才知道自己在哪儿。然后这个心全收摄到这个佛号里了。
像你说那有规律,它是因为毕竟就这一句佛号它就赶到这儿了。你比如说我要从这儿起,我这手下去,从那儿起(佟老师演示念佛拜佛),阿,弥,陀,佛。阿,弥,陀,佛。阿,弥,陀,佛。阿,弥,陀,佛。是吧,不论我从哪儿起,自己的感觉,它跟这个身体没有关系。
总而言之这个念佛不停顿,我的听也不停顿。这个听根本就没在拜佛上。但是这一拜佛,因为气喘得不匀,它就会影响。但是练习久了之后,就不会了。练习久了它就不喘了。
你看,我们正常拜佛,应该停一下是吧?但是我们要为了修行拜佛的时候,就不停。让它这个劲儿非常匀称地来回使,让它不间断。你看,拜佛不间断,然后这个身体不停地在运动,这个心念佛也不断地在念,不停地在念,而且这个听全都听自己的佛号,也不停地在念。这里没有一念察知我念佛跟我身体的运动哪块配合上了,不察这个。如果一察这个,等于你念佛之中又分出来一个心,分出来一个心,观察自己念佛跟这个拜佛是否配合上。这等于啥呢?分心了,然后用的是二心了。把它变成啥呢?全是一心,都在听佛号。这个心里没有别的,全是佛号,拜多少佛了不知道,也不要数数。你看,你一数数,这又糟了。你只算好我一分钟拜几个,然后跟时间一计算,大概半个小时我会拜多少佛。然后我一看点就知道我拜多少佛就行了,就不要去计数了。你看,你计数还是一个拄棍,将来你还要仍它。对吧?
所以从一开始,就静静地在听自己心中的佛号。特别在这个时候,你静静地听自己的心里念的这个无声之声的这个佛号。在这个时候,你还得拜着佛。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诚敬之心的话,你还乱打妄想的话,那你就拜不好了。它俩就配合不好了。所以说,你能够真诚地这样去用功,然后自然就把妄想给伏除了。
你看,拜完佛,大家要记住,拜完佛这属于运动,有的时候出汗了,对不对?在这个时候不能一下就停下来静坐。要怎么办呢?拜完佛要绕佛。绕一会儿,然后你才可以静坐。就像我们长跑运动员似的,他跑完了之后全身是汗,在这时不能一下就停下来,一定要来回地运动运动,逐渐地停下来。这对身体有好处,不然的话会伤身体。
所以这是把念佛融在拜佛之中。假如说把这念佛再融到生活当中呢?那大家想一想,我拜佛也没有执著它,我都是住在佛号里。我这一天做什么事也没有执著这些事,都在佛号里,你看,你这个佛号这才叫不间断。为啥叫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?净念相继,净念,我们念这句「阿弥陀佛」,这就属于净念,净念相继就是不间断。
都摄六根,我们把全身心都听这句佛号上,也就是把我们的心力都用在听这句佛号上不间断,没有执著于其他的,没有分心。也就没有分出一个心跟我的拜佛配合上,没有分出这个心,这才叫都摄住六根。也就是我们耳根摄住了,六根都摄住了,这才叫都摄六根,然后净念相继。
如果我们分出一个心来,还要跟啥配合,这个都摄六根其实就差了一点,差了一个格。为啥呢?你还有一个分心。都摄六根,还没有达到真实的都摄。其实就是这个道理。
所以说,一定要把这个念佛融到我们的生活当中。不然的话,我们学佛这很困难。有的时候,做起事了,就把佛号仍了,把法仍了。学法的时候是法,念佛的时候是念佛。离开了念佛,离开了学法,一到生活中,法和佛号全没了。这样的学佛不会受益。甚至说受益很小。
所以我们要把念佛和法全部融在生活当中。你只有这样做,融在生活当中的每一时每一刻,这才能把自己的菩提心贯注在整个的生命里,才能这样。
这个拜佛,大家会了吧?要不大家再拜一拜?你们大家就拜着,拜着,我看一看。
(佟老师指导拜佛)头一次往下,最好摁到中间。
你们可以先慢点拜,先慢点拜,把那步骤先练好。
这个右手,一开始一定要放在自己前中央部位,前方的中央部位。
好,咱们停一下吧。我刚才分一下,比如说,咱们大概给它分成九个动作,九个动作这么连续下来。这九个动作里,每一个动作它的着力点在哪儿,我告诉大家一下。
大家看这第一个动作,一问讯,这样,这是第一个动作。
第二个动作,这手下去的时候,两个膝盖也跟着屈下去了,这个着力点在手、胳膊上,这是第二个动作。第二个动作,两个膝盖也就跪下去了。一、二。
这是第三个动作,左手放在左前方,这是三。
然后这是四。
然后把头磕下去。这是五。
一翻掌,脚应该是把脚掌翻过来。
然后这一起来,这是六。这一起来的时候,两个手掌要蜷回来,收回来,并且把掌翻过来,把拳头翻过来,这时两个脚掌也要把脚尖提起来,准备要起来。这是第六个了吧?
然后把右手再放到中间,这是七。
然后,这样再起来,把这左掌往回一收,收到胸前,也就是合掌的姿势。七。不到九个。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,到这儿这是七。
「马居士:」翻掌的时候算一个,翻掌的时候算六。回来合掌算七,您这退掌算八。
「佟老师:」这是八。是吧?这就是九,对吧?正好是九个,大概分成这九步。
咱们这九个步骤,大家一定要记住要有节奏,每一步要有节奏,在每一个节奏,它每一步都有一股力,就像弹力一样,它有一股力。
这样,你拜时间长了,这个身体逐渐逐渐就会好。而且拜完佛以后,身体会特别轻松、特别舒适。
而且在拜佛的时候,大家还要注意,拜佛的时候,特别当出汗的时候,有的时候身体内哪块受风了,它出汗的时候会非常痒,这大家都不要害怕,或者哪块跳或者疼,都不要害怕。
而且,在初期拜佛的时候觉得很不舒服,在这个时候,大家一定要在这里全身放松,把心平静下来,来增强自己的耐力,靠自己的耐力坚持下来,突破过去。
当把这个拜佛拜特别熟了以后,自己的拜佛就会觉得特别轻松简单了,一定要突破过这一关,一定要有耐力。这种耐力也要靠自己的忍力,就是能够增加自己的忍力,能够忍得住。能够忍得住心烦,能够忍得住这身体的不舒适。然后透过这一关以后,逐渐逐渐就特别轻快了。
这样久而久之,你会感觉到身体特别轻快,走起路来都感觉到有点飘飘的,它是这样的。我们有好多人不运动,特别懒惰,然后这个身体特别沉重。特别再有点病,就感觉这个身体好像是拖拉着走,这就太难受了,太不舒服了。其实有好多人都是缺乏运动。
好。我们拜佛。我就给大家讲到这里。
节录自《如何念佛》之五:佛七答问 佟爱国老师主讲
https://youtu.be/A5S7KivCvS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