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2月13日 星期六

佟爱国老师:念佛的要领究竟是在哪里?

 



「佟老师:」这句佛号究竟应该怎么念?它的实质究竟是在哪里?它的要领究竟是在哪里?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我在这里,今天我要把这个要领,念佛当中最重要最重要的一个点我要给大家指出来,教给大家。然后大家一定要在这里,好好地下功夫,好好地用心去体会、去揣摩。如果你能好好地用心去体会、去揣摩的话,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。如果你不用心,你只是听听而已,这个心总是往外驰、随随便便,我告诉大家,你这念佛很难得到实益。

我们这个念佛的要领和实质究竟在哪里呢?我在这里要给大家指出来。

把引磬给我用一下。(佟老师向领众的马居士,借用了一个引磬)我先给大家讲这样一个问题,我们大家感觉到修学很多年了,学习佛法很多年了,大家的心觉得有进步,但是觉得进步不大,觉得自己这个心不知道应该安住在哪里。有的人很简单地说,安住在佛号上呗。是安住在佛号上。我们大家想一想,我们的心是天天都安住在佛号上吗?那你就不办事了吗?对不对?你就没有不念佛的时候吗?那不念佛的时候,你办事的时候,你的心安住在哪儿呢?

我在这里,我要给大家讲一讲,我跟大家不同的地方在哪里。大家平时在办事的时候,这个心总在外面的事上转。也就是说,这件事完了之后,下一件事。下一件事完了之后,又下一件事。他的心总在计划打算着他下面的事情,这个眼往外观、耳往外听,想把这个心收回来这个时候很少很少。我们大家有这个体悟吧?

「众居士:」有。

「佟老师:」所以说,这样的修学你这一生很难受益的,这是真的。我教大家的时候为啥让大家先要背书?就是为了让大家把心收回来。大家虽然说不能常常把心收回来,比如说,我的心也常常做事,大家也知道,我放下这件事就是那件事,放下那件事就是那件事,我的事情也很多。但是怎么样在这生活当中,把这个心能够给收回来呢?我跟大家不同在哪里呢?

大家就是这个心总在外头转,很难有一个时候收到自己内心里,很难。甚至说,在念佛的时候,念经的时候,把这个心收回来了,收回来一会儿,又放出去了。

觉得把这个心放出去,在外面事上这个心,这好像是自己的家乡一样,像自己的家。然后,如果把这个心收回来,安住在念佛上或者念经上,自己觉得就好像是上了刑具一样,觉得这个不是自己的家,觉得很生疏。

觉得这样一会儿是舒服,但是舒服是舒服(念经、念佛的时候),又回到了外面的事上。

大家有这个感觉吧?

「众居士:」有。

「佟老师:」觉得啥呢?我念经、念佛的时候正是我修行的时候,想腾出点时间来,想把心安下来很难,就有难度,这个时候才是收心的时候。除了这个时候,把心都散在外头。好像把心散在外头,像磁铁一样,有一定的磁力,自自然然的,而且自己还不感觉到不太舒服。除非有烦恼事的时候,才感觉到不舒服。

我跟大家有什么不同呢?我告诉大家,我的心住在哪儿呢?要么念佛,要么把这个心住在非常清净的状态上,也就是把心收回来,收在自己的心里。

一会儿我再给大家细讲这一块,我这样说,大家听着好像是很模糊,怎么样才算收到心里,不懂得。一会儿我再细讲。

我这个心是常常收回来的。我以这个收回来的心做啥呢?做自己的大本营,做自己的家呀。遇到事的时候,把这个心放出去,这个大家能明白吧?遇到事了,这个心放开了,放出来了,把事办完。办完之后赶紧收回来。把这个心收回来,感觉住在清净的这种状态里,或者说念佛的这种状态里,像啥呢?像自己的家,像有磁铁一样,这个心就回来了。外头办完事,然后就回来了。而且把这个心放出去的程度,也不是百分之百的,那看外头事情的难度大小。外面事情的难度相当大,可能是全心力地把心放到外头,然后去观察、去琢磨,然后把这些事情给做好。如果这个事情不大,就不一定把自己的心全部放出来,可能微微放出一点,或者一部分,就把事情办完了。这个大家能理解吧?

「众居士:」能。

「佟老师:」办完了怎么办呢?这事情办完了,马上把心就收回来了。所以说,我这个把心收回来,这像自己的家乡一样。它是很有磁性的,像磁铁一样就给吸回来了。所以我常常住在念佛,或者这个清净的状态里。遇事时候,遇事逢缘做一下,把事情完成就可以了。

而你们大家,是常常以做外面的事情为自己的家乡,偶尔地我好好念念佛,把心放在清净上,或者念一念经,偶尔这样做,把它当做自己的修行。大家看看,跟我这个是不是颠倒了?对不对?

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外面的司机,开车的,他要开长途的时候,可能得两个司机、三个司机轮换着开,是这个道理吧?他开一会儿就累了,我开车开这一天他都不累,从早晨上车到晚上下车,就好像是刚上车一样。这原因何在呀?因为在开车的时候,我微微用一点儿心力就可以看到前面的路了。这个大家明白吧?

「众居士:」明白。

「佟老师:」就不用把这个心放到外头。所以我这个心,它自然就收摄到自己的内心清净处,或者念佛就可以了。这样,不打其他的妄念,这是定。把这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,或者把路看得清清楚楚,这是慧。这个心就在定慧等持当中。所以说,不需要太大的心力。对我来说这开车就是休息,就跟休息是一样的,它是这样的,所以说,跟别人就不同。

所以,我们通过打完这个佛七以后,我们要学到啥呢?这个心常常要内收,不要把它常常在外头。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的话,你这一生的受益会非常非常大的,这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的分界线。你学得好、学得不好,就从这里,就这一关,非常非常重要。

你果真这个心能够内收了,你的学习肯定要好。你的心不能内收,不能常常地内收,你的学习肯定要差。

那我们大家可能都想知道,怎么样才能内收呢?怎么样才能把心安住在佛号上,正确地安住在佛号上,或者安住在清净的状态下呢?这个,大家是不是都想知道?

「众居士:」是。

「佟老师:」我讲了这么半天,都是为啥做导引的呢?我告诉大家,都是为我下面要讲的这个重要的要领做导引的。

我们大家怎么样把心安住在清净无为上?怎么样安住在佛号上?怎么样安住在念经上?咱们先把这些先抛开,大家跟着我讲的思维来走,把我所讲的你们能听进入心了,你们能懂了,自己的心力能用得上了,我告诉大家,你们这一堂课就没有白听。换句话说,像你们在外头来的这些居士,你们在这里呆一百天,你就把我这一点给听懂了,你都没有白来,因为这至关重要。

我们大家静静地来听,一会儿我问你们,你们回答我。大家听这个声音,你们可以闭上眼睛,(佟老师敲引磬一次,等声音消失后,隔了一会儿又敲了一次。)。好,大家要回答我的问题。你们听到几次引磬的响声?

「众居士:」两次。

「佟老师:」两次。那我要问一问大家,第一次听这个引磬响声的时候,大家听到了这是肯定的,对不对?

「众居士:」对。

「佟老师:」大家想一想,在这两次引磬的响声中间是不是有一个不响的时候?

「众居士:」是。

「佟老师:」那大家想一想,在这两次的中间,大家听着了吗?

「众居士:」听到了。

「佟老师:」听到了什么?

「众居士:」没有声音。(回音。)

「佟老师:」这个回音,也算响声之内,这是一个响声的延长。大家说听到了没有声音,这个回答是非常正确的。

那我要问大家了,「引磬响」的时候大家听到了声音,当「引磬不响」的时候大家又听到了没有声音。是这个道理吧?

「众居士:」是。

「佟老师:」大家再仔细观察,「引磬的响」和「不响」是不是变化的呢?大家看一看,是不是变化的?

「众居士:」是。

「佟老师:」「引磬的响」和「不响」这是变化的。大家再仔细观察,你们听到引磬的响声和听到没有引磬响声这个「听」有变化吗?

「众居士:」没有。

「佟老师:」没有变化,对不对?

「众居士:」对。

「佟老师:」大家想一想,这个「听」是没有变化的。大家再仔细观察,这个「听」没有变化我们把它设定为「能听」,这个引磬的声音「有声音和无声音」我们把它设定为「所听」,这个大家能懂吧?

「众居士:」能。

「佟老师:」大家想一想,当我们听引磬有声音和无声音的时候,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只有「能听」和「所听」?对不对?

「众居士:」对。

「佟老师:」我们把这「所听」设定为啥呢?外面的一切事物。把这个「能听」设定为我们的心地,「能听」。所以,在听到引磬的声音时候,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环节,哪一个重要的环节呢?你的心是在听外面引磬的声音,还是在去听和观照这个「能听」?大家想一想,既然有「能听」和「所听」,那我们心,听和观照的位置是关注在「能听」上还是「所听」上?

「众居士:」「所听」上。(「能听」上。)

「佟老师:」有的说「能听」上,有的说「所听」上。我告诉大家,如果你的心常常关注在「所听」上,就是外边引磬的声音,这叫啥呢?这叫听的是外面的声尘。这个大家明白吧?

「众居士:」明白。

「佟老师:」如果你把自己的心关注在「能听」上,也就是,这里观照自己的「能听」,要听自己「能听」那一块,这个位置,这时你就把心自然就收回来了。这个大家能明了吧?

「众居士:」能。

「佟老师:」也就是当我们听引磬的声音的时候,你这个心力,你这个心所观照的、所听的在哪个位置,这很重要呀,究竟是外面的声音,还是这个「能听」?如果我们把听外面的引磬声,把这个心由听外面的引磬声收回来,来听和观照自己的「能听」这一部分,我们的心就收回来了,就向内收了。这个大家明白吧?

「众居士:」明白。

「佟老师:」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关键地修学,也就是在我们的修学路上,好多人都是在这个关口上就给卡死了,他的心就收不回来。

为什么收不回来呢?一个是他习气业障太重了,一个是他没有那么大的心力,他不懂这一点,也就是他不懂得收回来这一点。这样的人会觉得我做了很多好事,我就很有功德了,我往生可能就有把握。不是这样的。

我们大家在这里要知道,「把你的心收回来」这才是最有功德的。我告诉大家,如果我们把这个心收回来来观察、来听这个「能听」,你能够守住自己的心「能听」这一面,而把外界的环境忽视了,你能常常把心住在这里,我告诉大家,这就是你相似的清净心,这就是「无为」的开始。这个大家明白吗?

「众居士:」明白。

「佟老师:」《金刚经》上说,「一切贤圣,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。」那什么是「无为」呢?大家可能不懂。我告诉大家,你能把心收回来,来观察自己的「能听」,来去听自己的「能听」,能把这个心守住到这里,从这里开始,就叫做「无为」。

要知道这个「无为」,在圆瑛法师解释《楞严经》里叫什么呢?也就是说,我们能把心安住到这个位置,在《楞严经》里,也就是圆瑛法师解释《楞严经》的时候把这叫做啥呢?叫做「离缘第一义」。这个名词大家没听说过吧?

「众居士:」没有。

「佟老师:」叫「离缘第一义」。为啥叫「离缘第一义」呢?「离缘」就是你能把心安住在这里,它与外面的缘分的变化已经不相应了。也就是说,我们把心安住在这里的时候,外面的任何变化跟我把心安住在这里它不相关。也就是说,你能把心安住在这里的时候,这个状态,也就是这个清净无为的状态,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这个大家能明了吗?

「众居士:」能。

「佟老师:」我可以简单举两个例子。比如说,当我们把心收摄回来,安住在自己「能听」这个位置的时候,比如说别人骂我几句,我仍然把心放在「能听」这个位置,大家想一想,「他骂我与不骂我」跟我有关系吗?

「众居士:」没有。

「佟老师:」没有关系。可是我们平常的人,不把心放在这里,放在哪里呢?放在「他骂我了,他骂我了骂的是什么?」进入这个分析了,然后通过分析他骂我的内容,内心里起烦恼、起反感。大家想一想,这样一做,就背道而驰了。你看,当我们把心一内收的时候,观照自己的「能听」,那他骂我,我也在观照「能听」,没有去观照「所听」,也就是没有去观照他骂我的内容。大家想一想,那你还有烦恼吗?

「众居士:」没有。

「佟老师:」对,这就没有了。也就是说,我们得会安住自己这颗心。

当我们把自己的内心安住在这里的时候,大家想一想,别人骂了我们,是不是给我们讲的甚深的妙法呀?

「众居士:」是。

「佟老师:」是不是?这里骂人都成佛法了,而且都是殊胜的佛法。那大家想一想,我们都看过「达摩祖师」,达摩祖师说啥呢?「没有好坏」。大家想一想,当我们的心内收的时候,安住在清净无为的时候,外面的事情还有好坏吗?

「众居士:」没有。

「佟老师:」外面的一切好事、坏事都是成就我们这颗心的,都是让我们这颗心恢复到清净无为。大家想想,是不是这个道理?

「众居士:」是。

「佟老师:」当我们的心常常守在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下,那外面的事情,烦恼,打我、骂我,甚至一切的境缘,一切的好事、坏事,那跟我们又有何相干呢?

「众居士:」没有。

「佟老师:」所以说,好多人跟我说,佟老师,你一天这样忙乎,那你太累了,你也没有闲着时候。我跟他们说,我说,我不累。大家想一想,为什么不累?因为我安住在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下,无论你外头发生了天大的事,我安住在这清净无为的状态下,我的内心里不会对这些个产生烦恼。所以说,不感觉到累。

因为大家叫我老师,说句实话,我不够老师的资格。大家叫我老师,我没办法,就要教育大家、教化大家,当教学的时候,这个学生不听话了,我可能是打他一顿、骂他一顿,对不对?表现是很愤怒的样子。这是啥呢?这是在把内心安住在清净无为的状态下,是这个学生,是这个同学他需要这样的面孔、这样的打骂去对待他的时候,能够对他有作用的时候,那就表演一下这个。这个表演那得表演得像真的一样。可是这个表演的背后这里是没有烦恼,这个大家能明了吧?

「众居士:」能。

「佟老师:」但是这个一般人不会表演,为什么呢?因为他不懂安住在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下,他不懂。他不知道外面的一切事都是因果,就像《法华经》上所说的,一切事情都是无非如是因、如是缘、如是果。也像那些祖师大德所说的「万境本闲」,是不是?它跟我们不相干的,为啥说万境本闲?它跟我们不相干啊。我们如果住在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下,那万境跟我们有啥相干呢?所以说,万境本闲。

如果我们生了烦恼,这是「唯心自闹」,是自己攀缘了外面的事情而产生的烦恼。古德还有一句话叫「境缘无好丑,好丑在于心。」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外面的一切境界,无非都是好事、不好的事,或者说不好、不坏的事,对不对?为啥说「境缘无好丑」呢?大家想一想,当我们把我们的内心安住在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上的时候,外面的境缘跟我们没有关系,它哪有好丑?

在这个时候,不但它没有好丑,而且我们甚至说连观察它都没有去观察。这个事情好,还是坏,我们连观察都没观察,你说哪有好丑?为啥说好丑在于心?我告诉大家,当我们把自己的心收摄回来,安住在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之下,这就安住在了道上。安住到道上,是不是非常好?

「众居士:」是。

「佟老师:」所以这就叫「好丑在于心」。在于哪个心?在于你的心是住在「能听」里,还是住在「所听」里。也就是说,你的心是安住在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下,还是安住在外面的一切事物上。大家想一想,是不是这个道理?

「众居士:」是。

「佟老师:」如果大家不懂得这样安住的话,一天在外面事相上着来着去,肯定在这里总是分是、分非,也就是分好、分坏来分别。如果不是有利于自己的学习,如果不是帮助别人向上,大家想一想,这就变成了什么?变成了是非。所以说,我们一个修行人,究竟是在外面的是非里来转,还是安住在自己内心的清净无为状态下,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

我这是讲的「听」,其实,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」亦复如是。我们「看」也是这样,比如说我看这个引磬,这里是不是看到的引磬为「所看」?我在自心里还有一个「能看」,这时,我们是去观察分析「所看」的,还是安住在这个「能看」里,是不是不一样?

「众居士:」是。

「佟老师:」所以说,「眼耳鼻舌身意」亦复如是,都是这样的。当我们耳根一收摄的时候,来关注自己的内心,来听自己内心,当这个时候,我们的六根就要都摄住了。

当我们的内心摄住了以后,我们能安住在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下,这是心。身体再能安住于放松、呼吸匀称的状态下,在这个状态之下,大家想一想,提起一句佛号,我们刚才说把心安住在清净无为的状态下,如果保持在这种状态下,能不能成就?当然说,不一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,我告诉大家,能成就。能不能明心见性?能明心见性。禅宗就是这个修法,就是守住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,这种定力越来越强,越来越强。这就是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,开始持戒,然后因戒生定,你的定力就来了。你再能守住这个「能听」,也就是保持在「离缘第一义」,久而久之,你戒定慧,戒定具足的时候,我们如果把心安住在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下,这是禅宗的修法。禅宗就是从这里,最后戒定到了一定程度,自然就开慧,自然就见到自性。也就是见到自性真空的境界,也就明心见性了。但是,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这样的根机了。这个大家明白吗?所以说,我们用禅宗方法,最后你不能明心见性,你不能够成就,又往生不了,那我们必然就会堕落。

所以在这个时代,我们选择净土法门。选择净土法门,比如说在我们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下,怎么办?提起这一句「阿弥陀佛」圣号,把这句「阿弥陀佛」圣号放在自己的心中,常常这样念出来,然后再把它听得清清楚楚,这就是很重要了。

这就涉及到从有相而入,像刚才我给你们讲的,那是从无相而入,那是禅宗的修学方法。在这个清净的心中提起这一句「阿弥陀佛」圣号,这是从「有」而入。啥是「有」呢?我们念出这句「阿弥陀佛」圣号,就是在我们心中这就有了一句「阿弥陀佛」,这句「阿弥陀佛」就叫做「有」。当然说,我这心里要是有个引磬,这也叫「有」,就是在「有为法」里。

印光大师说,「由有相入无相,不虚入品之功。由无相入有相,反受落空之祸。」所以,我们从这句「阿弥陀佛」有相,再入到无为,「不虚入品之功」,也就是说,不会白白地花费你的功夫。

可是有的人由无相开始入,我心什么也不想,清清净净的,我就从这里开始入,「反受落空之祸」。大家想一想,你由「无为」到一定程度再入「有为」,这是有难度的。再一点,你总保持在无为当中,你念佛念不好,将来你不能往生,比如说,反而落空了,你这一生没有了脱生死。

所以我们在清净的心地当中提起这句佛号,这就是从「有为」开始。

那我们这一句佛号又应该怎么念呢?大家想一想,当我们心里念这句「阿弥陀佛」的时候,「阿,弥,陀,佛」,我们不是去执著外面的声音,要把自己内心里念的这句「阿弥陀佛」把它念好。当我们外面要是放着喇叭也在念「阿弥陀佛」,我们跟它一起念的时候,大家要记住,不要听外面喇叭的声音,要自己内心里念出来,只是用外界喇叭的声音扶持自己能把这句佛号声念出来,跟它相应就行了。把自己的心要守摄住自己内心里念的这句佛号声,这个大家明白吗?

「众居士:」明白。

「佟老师:」等有时间,你们看看我讲的「如何念佛」(之九,凌源开示),然后就会对你们有帮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佟爱国老师:净土法门的修学方向及重要路标(重要)

  「佟老师:」好,诸位同修,我们大家非常有缘,在这个念佛堂里相聚。可以说我们生生世世就结了法缘,我们缘分很深。那今天我们相聚在这个念佛堂里,这个法应该怎么讲呢?这个讲法有两种讲法,一种是顺人情讲,一种是顺着法讲,我不知道大家想听哪一种。也就是说,一种讲法是顺着了生死、出三界,往...